学科动态

太阳集团53138学科建设

    2017-10-18 17:01:25           浏览数:0

  植物保护学学科学科包括以植物保护国家特色专业为基础,拥有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和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农业硕士植物保护授权领域。其中,植物病理学和农药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

  本学科培养方向主要有3个:

  (1)植物病理学方向:该方向立足于山东省农作物病害的防控这一重大生产需求。从宏观层面上来解决作物生产实践中的病害问题,即主要从生态系统出发,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与理论,研究分析作物病害灾变的原因,探讨作物病害防控的理论、策略与技术措施,研究发展各种防治措施与综合防治方面的理论、方法和产品,为作物病害的灾变预警和控制提供理论、技术指导和产品支持。在苹果病害综合防治、蔬菜病害绿色防控及有机蔬菜生产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从微观解析病原物致害机理,主要从分子水平研究果蔬等植物抗病性和病原菌致病性,揭示病原物变异机制,病原物致病机制及病原物与植物互作机理,该方面的研究对于病害的检测、预警和指导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1人;国家苹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1名,省级蔬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1名。
·学术带头人梁文星教授,学术骨干主要有李保华教授、张剑峰教授、梁晨教授、王彩霞教授、赵洪海教授、刘润进教授、路炳声教授、武侠教授等。
·该方向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行业专项等项目15项,科研经费达770余万元。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SCI收录20篇。教学成果奖1项。

  (2)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方向:该方面立足于山东省农作物害虫的防控这一重大生产需求。从微观层面解析农业害虫的遗传变异、入侵遗传机制、迁飞与扩散、昆虫-媒介病毒-植物互作等,为农业害虫的监测预警与防控奠定基础。在运用分子生态学方法手段研究重要农业害虫灾变生态遗传机制以及检测监测技术方面具有特色与优势。从宏观层面研究农业生态系中昆虫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阐述控制害虫种群增长的生态因子,尤其是作物本身的自然防御因子,探索利用自然因子持续控制害虫危害的技术与方法。

·目前有教授5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0人。山东省产业体系岗位专家2名。
·学术带头人褚栋教授,学术骨干郑长英教授、李长友教授、袁忠林教授、周洪旭教授等。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SCI收录15篇,参编专著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承担国家级等各类项目28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科研经费近1050余万元。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级奖项5项,教学成果奖1项。

  (3)农药学方向:侧重于从微观层面设计与创制新型绿色农药,主要以农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为理论依据,借助于计算化学、现代合成化学、分析化学等研究手段,利用逆向思维方式有的放矢的从分子水平设计合成各种小分子化合物和结构类似物,以调控动植物生理生化过程,开辟农药创制研究的新途径。该研究方向在绿色化学农药设计创制、生物农药挖掘创制等方面,具有特色与优势。

·目前有教授4人,副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人。
·学术带头人丁飞教授,学术骨干罗小勇教授、罗兰教授、董向丽教授、李凌绪副教授等。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承担国家级等各类项目14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科研经费达330多万元。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2 师资队伍

  2.2.1 学术带头人

  (1)梁文星,男,38岁,教授,山东省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学科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先后主持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青年基金、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建设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建设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迄今为止,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20篇。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4篇,累计影响因子高达80以上,其中两篇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Molecular Cell上。受邀请在国际知名杂志RNA Biology上撰写综述。担任Scientific Reports等10多个SCI杂志以及中文核心期刊的编委与审稿人。主讲的课程有《植病研究法》。

  (2)褚栋,男,40岁,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主要为农业入侵昆虫防控。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在《Scientific Report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多篇;学术论文被引用2400余次。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奖项9项。荣获第十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中国植保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奖、中国昆虫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主讲的课程有《农业生物安全》、《高级农业昆虫学》等。

  (3)丁飞,男,35岁,教授,从事新农药分子设计与创制、分子毒理学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欧/美SCI源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封面文章2篇,他引次数超过700次,多篇论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前1%;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日本光化学协会会员;兼任SCI源期刊、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协会官方刊物《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编辑、编委会成员,SCI源期刊《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Current Drug Metabolism》、《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Combinatorial Chemistry &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客座编辑;同时,还兼任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等主流数据库40多个英文SCI期刊的评审人;承担本科生必修课程《植物化学保护学》、专业限选课程《农药残留与检测技术》教学与实验工作。

  2.2.2 队伍结构

  本学科现有教师51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5人,讲师12人,博士学位教师4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3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具体见附表1。

  本学科指导教师有21人。近年来,在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学历层次高,发展潜力大。具体见附表2。

  (1)学位结构: 20人为博士学位,占导师总数的95.0%。

  (2)职称结构:教授有19人,副教授有2人。

  (3)年龄结构:本学科导师有21人,平均年龄48岁。45岁(含)以下人数比例为28.6%。40岁(含)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中获博士学位人数(或在读博士)为100.0%。

  2.3 科学研究

  2.3.1 科研项目

  近5年科研项目充足,承担过国家级、省级各类科研项目,总数41项。 具体见附表3。

  2.3.2 科研经费

  目前在研项目经费有2430万元。具体见附表4。

  2.3.3 科研成果

  近5年内,本学科指导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220篇论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78篇(占论文35.0%),人均每年发表论文约2篇。 主编/参编教材5部,主编/参编专著6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6项,实用型专利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部。制定地方标准(5项),行业标准(1项)、国家标准(1项),共计7项,其中主持3项,参与4项。

  近5年有科研成果获厅局级各类奖励6项(具体见附表5),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贡献。其中,郑长英教授、褚栋教授等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项目“危险性害虫西花蓟马在山东省的入侵适应机制及防控技术”经过五年技术攻关,西花蓟马防控技术在山东等省市推广应用400万亩,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并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专化科技成果5项,推广面积达2000万亩,获经济效益3亿元。其中,李保华教授课题组提出的苹果病害综合防治方案在全国苹果产区推广1000万亩,经济效益达1.6亿元,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5%,好果率保证在95%以上;美国白蛾病毒生产及推广应用技术,在青岛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获经济效益6000万元;有机韭菜生产技术在沂源、青岛等地推广6万亩,经济效益5000万元;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技术已推广1万亩获经效益5000万元;马铃薯多种病毒快速检测技术提高毒种薯的繁殖效率。5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达20%,获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 教学科研支撑

  (1)实验室平台

  拥有山东省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应用真菌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仿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中美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合作研究中心。近年来投资730余万元,购置仪器设备90余件(套),仪器设备总值达1970万。依托学校中心实验室投资1000余万元购置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在胶州组建了1800平方的温室大棚,种植了20亩的果园;新建2个实验室,实验面积达到2400平方米。

  1. 试验基地平台

  建立了26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具体见附表9),建设了23个专家大院/工作站(具体见附表10);突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实践教学效果。理论与实践教学平行推进、交替进行,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Baidu
sogou